<td id="3mpnl"></td><optgroup id="3mpnl"></optgroup>
      <thead id="3mpnl"></thead>

  1. <acronym id="3mpnl"></acronym>

      1. <var id="3mpnl"><sup id="3mpnl"></sup></var>
        <acronym id="3mpnl"></acronym>
        <optgroup id="3mpnl"></optgroup>
        <acronym id="3mpnl"></acronym>

        242個鍋爐名詞解釋,夠用了

        發布時間:2022-09-22 08:16:03 閱讀次數:2242


        1、火力發電廠(fossil—fired power plant ;thermal power plant)利用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熱能發電的動力設施,包括燃料燃燒釋熱和熱能電能轉換以及電能輸出的所有設備、裝置、儀表器件,以及為此目的設置在特定場所的建筑物、構筑物和所有有關生產和生活的附屬設施。

        2、鍋爐(boiler)利用燃料燃燒釋放的熱能或其他熱能加熱給水或其他工質以生產規定參數和品質的蒸汽、熱水或其他工質(蒸氣)的機械設備。用于發電的鍋爐稱電站鍋爐。在電站鍋爐中,通常將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燃燒釋放的熱能,通過受熱面的金屬壁面傳給其中的工質——水,把水加熱成具有一定壓力和溫度的蒸汽,所產生的蒸汽則用來驅動汽輪機,把熱能轉換為機械能,汽輪機再驅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變為電能供給用戶。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合稱火力發電廠三大大機。電站鍋爐又泛稱為蒸汽發生器。

        3、熱力學(thermo dynamics)研究各種能量(特別是熱能)的性質及其相互轉換規律,以及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系的學科,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熱力學著重研究物質的平衡狀態以及與平衡狀態偏離不大的物理、化學過程,近代已擴大到對非平衡態過程的研究。工程熱力學是以熱力學的兩個基本定律為基礎的。因為熱能轉變為機械能是通過工質的狀態變化過程和熱力循環而完成的,所以對過程和循環分析是工程熱力學的主要內容。

        4、工質實現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媒介物質,叫做工質。為了獲得更多的功,要求工質有良好的膨脹性和流動性、價廉、易得、熱力性能穩定、對設備無腐蝕作用,而水蒸汽具有這種性能,發電廠采用水蒸汽作為工質。




        5、狀態參數
        凡能夠表示工質狀態特性的物理量,就叫做狀態參數。例如:溫度T、壓力p、比容ひ、內能u、焓h、熵s等,我們常用的就是這六個,還有擁等狀態參數。狀態參數不同于我們平時說的如:流量、容積等“參數”,它是指表示工質狀態特性的物理量,所以,要注意區別狀態參數的概念,不能混同于習慣的“參數”。

        6、壓力單位面積上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又稱壓強。壓力是一種強度量,其數值與系統的大小無關,通常以符號P表示,單位是帕(Pa)。壓力有絕對壓力、大氣壓力、正壓力(工程上稱為表壓力)、負壓力(工程上稱為真空)和壓差等不同的表述形式。

        7、比容單位質量物質所占有的容積.以符號V表示。比容是一個強度量,其值與系統的大小無關,單位是米3/千克(m3/kg)。熱力學中常用的另一個物理量——密度(ρ),是比容的倒數,即單位容積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8、溫度物體冷熱程度的度量。根據熱力學第零定律,溫度是衡量一個熱力系與其他熱力系是否處于熱平衡的標志。一切具有相同溫度的系統均處于熱平衡狀態;反之,即處于非平衡狀態。溫度是一個強度量,數值與系統的大小無關。溫度的分度表示方法稱為溫度標尺或簡稱溫標。中國法定的溫度標尺采用國際單位制中的熱力學溫標,也就是開爾文溫標或絕對溫標,用符號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K)。曾經使用過的溫標尚有攝氏溫標t(℃)、華氏溫標t(°F)等。




        9、內能
        蓄積于熱力系內部的能量。內能是一個廣延量,其數值與質量成正比,以符號U表示,單位是焦(J)。單位質量的內能稱為比內能,以u表示,單位是焦/千克(J/kg)。從微觀的角度來理解,內能包括組成系統大量分子的動能、位能、化學能和原子核能等。在不涉及化學變化和核反應的物理過程中,化學能與核能可以不加考慮,此時熱力系中的內能只涉及分子動能和位能。理想氣體的內能與壓力無關,只是溫度的函數。

        10、熱力系所擁有的內能(U)和壓力勢能(PV)的總和。焓是一個廣延量,以符號H表示,單位是焦(J)。單位質量物質的焓稱為比焓,以h表示.單位是焦/千克(J/kg) 。  

        11、(entropy)不可以轉換為機械能的那部分能(不可用能)的量度,是熱力狀態參數。它表示:熱力系統在可逆過程中,與外界熱源交換的微量熱量被熱源的熱力學溫度除的商。以符號S表示,單位是焦/開(J/K)。表明熱力系的熵增等于在可逆過程中外界向系統傳送熱量與系統溫度的比值,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導出的狀態參數。熵的外文原意是轉變,指熱量轉變為功的能力。中文譯名“熵”是由劉仙洲教授命名的。

        12、火用(exergy)在給定的環境條件下能量中理論上可以最大限度轉換為機械能的那部分能量,又稱可用能或有效能(availability),用符號E表示.單位為焦(J)。單位質量的火用稱為比火用,用符號e表示,單位為焦/千克(J/kg)。對應于熱力學系統與環境之間不平衡的情況,能量中的火用可以分為物理用火用和化學火用。

        13、平衡狀態工質的各部分具有相等的壓力、溫度、比容等狀態參數時,就稱工質處于平衡狀態。

        14、理想氣體(ideal gas)一種理想化的氣體,這種氣體分子間沒有作用力,而且分子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如同幾何點一樣。實際上理想氣體是不存在的,不過在平常溫度和壓力下,許多簡單氣體,如氫、氮、氧等可以視為理想氣體,因為氣體在此條件下其分于彼此遠離,分于間相互作用力微弱,可看作為零,又分子間平均距離遠大于分子直徑,故分子可視為不具有體積的質點。

        15、比熱(specific heat)單位數量的氣體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氣體的單位熱容量,或稱為氣體的比熱。以符導c表示,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開)[J/(kg·K)],是工質的一種熱力性質。比熱的概念最早內蘇格蘭化學家J。布萊克于18世紀提出的。

        16、汽化物質從液態轉變為汽態的過程。包括蒸發、沸騰。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

        17、沸騰在液體內部進行的汽化現象。在一定壓力下,沸騰只能在固定溫度下進行,該溫度稱為沸點。壓力升高沸點升高。

        18、飽和蒸汽容器上部空間汽分子總數不再變化,達到動態平衡,這種狀態稱為飽和狀態,飽和狀態下的蒸汽稱為飽和蒸汽;飽和狀態下的水稱為飽和水;這時蒸汽和水的溫度稱為飽和溫度,對應壓力稱為飽和壓力。

        19、濕飽和汽飽和水和飽和汽的混合物。

        20、干飽和汽不含水分的飽和蒸汽。

        21、過熱蒸汽蒸汽的溫度高于相應壓力下飽和溫度,該蒸汽稱為過熱蒸汽。

        22、過熱度過熱蒸汽的溫度超出該蒸汽壓力下對應的飽和溫度的數值,稱為過熱度。

        23、汽化潛熱把1Kg 飽和水變成1Kg 飽和蒸汽所需要的熱量,稱為汽化潛熱或汽化熱。

        24、干度濕蒸汽中含有干飽和蒸汽的質量百分數。

        25、濕度濕蒸汽中含有飽和水的質量百分數。

        26、臨界點隨著壓力的升高,飽和水和干飽和蒸汽差別越來越小,當壓力升到某一數值時,飽和水和干飽和蒸汽沒有差別,具有相同的狀態參數,該點稱為臨界點。

        27、定容過程定容過程的氣體壓力與絕對溫度成正比,即P1/T1=P2/T2。在定容過程中,所有加入氣體的熱量全部用于增加氣體的內能。

        28、定壓過程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過程,叫做定壓過程。如水在鍋爐中的汽化、蒸汽在凝汽器中的凝結。定壓過程中比容與溫度成正比即ひ1/T1=ひ2/T2 溫度降低氣體被壓縮,比容減??;溫度升高,氣體膨脹,比容增大。定壓過程中熱量等于終、始狀態的焓差。其T-S曲線為斜率為正的對數曲線。

        29、定溫過程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進行的過程。P1ひ1=P2ひ2=常數,即過程中加入的熱量全部對外膨脹作功;對氣體作的功全部變為熱量向外放出。

        30、絕熱過程在與外界沒有熱交換的情況下進行的過程,稱為絕熱過程。又叫等熵過程。汽輪機、燃氣輪機等熱機,為了減少熱損失,外面都包了保溫材料,而且工質所進行的膨脹極快,在極短的時間內還來不及對外散熱,即近似絕熱膨脹過程。

        31、熱力系統(therma1 power system;steam/water flow system)實現熱力循環熱功轉換的裝置系統。各有關熱力設備,按照生產過程中特定作用和功能,通過管道連接、組合構成的工作整體。熱力系統應根據火力發電廠給定的任務和運行方式進行優化設計,作為選定鍋爐、汽輪機的型式和容量,選配各種主要輔助機械和設備的容量、參數、臺數,以及汽水管道的管徑、閥門的型式和數量等的依據,以求取得在給定運行方式下的最佳匹配,達到較好的經濟性、運行可靠性和靈活性,以及應付事故或異常工況的能力。

        32、熱力學系統(thermodynamic system)熱力學研究中作為分析對象所選取的某特定范圍內的物質或空間,簡稱熱力系。在特定場合下也簡稱系統。熱力系以外的物質或空間統稱為環境(或外界)。環境只相對于該熱力系而言,環境中的某一部分同樣可以劃出來組成另一個熱力系。

        33、熱力循環(thermodynamic cycle) 工質從一個熱力狀態出發,經過一系列的變化,最后又回到原來的熱力狀態所完成的封閉的熱力過程。

        34、正循環一個熱力循環如果其凈功為正,也就是說,如果其總的效果是從熱源吸收了熱量,并對外作了功,則稱該循環為正循環。

        35、反循環一個熱力循環如果其凈功為負,也就是說,如果其總的效果是消耗了外功并向熱源放出了熱量,則稱該循環為逆循環。

        36、可逆循環若組成循環的過程全部可逆,稱為可逆循環。

        37、不可逆循環若組成循環的任一過程是不可逆的,稱為不可逆循環。

        38、熱力學第零定律(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中以熱力學系統的熱平衡為基礎建立溫度概念的定律。通常表述為:兩個系統每個均與第三個系統處于熱平衡,則這兩個系統彼此也必處于熱平衡。因為這個事實首先被C.麥克斯韋(Clark Micswell)規定為一個經驗定律時,是在熱力學第一定律建立之后,所以叫做熱力學第零定律。第零定律表明,每個系統本身存在著一個衡量它們是否互相熱平衡的宏觀屬性——溫度。它只與系統的狀態有關,是系統的一個狀態參數。根據第零定律可以建立溫度計測溫。

        39、熱力學第一定律(first 1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是能量守恒原理的一種表述形式。表述為:一種能量可以在熱力學系統與環境之間進行傳遞,也可以與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轉換,在傳遞與轉換過程中能量的總值守恒不變,不會自行增加或減少。另一種表述是:不消耗能量就可以作功的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它推廣了力學領域的能量形式,把熱能、內能與機械能等多種形式的能量都聯系起來了。

        40、熱力學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 dynamics)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通常表述為,熱量可以自發地從較熱的物體傳遞到較冷的物體,但不可能自發地從較冷的物體傳遞到較熱的物體;也可表述為:兩物體互相摩擦的結果使功轉換為熱,然而不可能將這摩擦熱再轉換為功,并且不產生其他影響。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對熱力學第一定律的重要補充。

        41、卡諾循環(Carnot cycle):在一個高溫熱源和一個低溫熱源之間,由四個完全可逆的熱力過程-等溫吸熱、等熵膨脹、等溫放熱和等熵壓縮,所組成的熱力循環。歷史上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體現。由法國S.卡諾(Sadi Carnot)于1824年提出,是一種理想的熱力循環。沒有任何能量損失的理想循環。

        42、卡諾定理表述為:①在兩個恒溫熱源之間工作的熱機,它的效率不能超過卡諾熱機的效率,②在兩個恒溫熱源之間工作的所有卡諾熱機,它們的效率都相等。

        43、熱力學第三定律(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反映絕對零度及其鄰近區域熱現象的規律性,通常表述為:無論用什么方法,靠有限步驟不可能使物體的溫度達到絕對零度。1906年德國化學家W.能斯脫(Walter Nernst)首先提出“熱定理”,后經F.E.西蒙(Franz Eugen Simon)等人的發展,成為熱力學第三定律的能斯脫—西蒙表述:當熱力學溫度趨于零時,凝聚系統在可逆等溫過程中熵的改變隨之趨于零。

        44、朗肯循環蒸汽動力裝置的基本循環,工質在鍋爐、汽輪機、凝汽器、給水泵等熱力設備中吸熱、膨脹、放熱、壓縮四個過程使熱能不斷地轉變為機械能,這種循環稱為朗肯循環。     

        45、傳熱學(heat transfer) 研究熱量傳遞規律的學科。傳熱是自然界和工程實踐中普通存在的現象之一。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熱量總是自發地由高溫傳向低溫,傳熱學正是研究這—現象的一門科學?;緜鳠岱绞接腥N: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46、熱傳導(heat conduction)溫度不同的物體各部分之間或溫度不同的兩物體間由于直接接觸而發生的熱傳遞現象,也稱導熱。

        47、傅里葉定律(Fourier Law)導熱的基本定律,表述為:在任何時刻連續均勻的各向同性介質中,各點就地傳遞的熱流通量矢量q正比于當地的溫度梯度,即q=-λgradΤ式中λ是介質的熱導率;grad T是溫度梯度;負號表示熱流通量矢量和溫度梯度矢量共線但反向,都垂直于通過該點的等溫面,即熱流通量矢量朝著溫度降低方向。它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符合。

        48、導熱系數λ衡量物體導熱能力的一個指標,其大小表示導熱(隔熱)性能的好壞。均由試驗確定。在工程設計中,導熱系數是合理選用材料的依據。

        49、導溫系數a影響不穩定導熱過程的物理量,其數值大小表示物體傳播溫度變化的能力。它正比于物體的導熱能力,反比于物體的蓄熱能力。導溫系數大材料在不穩定導熱過程中溫度變化快,達到溫度均勻的時間短。否則,相反。導熱系數與導溫系數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導熱系數僅指材料的導熱能力,反映熱流量的大小,而導溫系數則綜合考慮了材料的 導熱能力和升溫所需熱量的多少,反映溫度變化的快慢。穩定導熱過程導溫系數無意義,只有導熱系數對過程影響;不穩定導熱過程由于不斷地吸熱或放熱,導溫系數決定物體的溫度分布。

        50、對流換熱(heat transfer by convection;convective heat transfer)流體與溫度不同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而產生的熱量傳遞過程。它是熱傳導與熱對流這兩種基本傳熱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也稱對流放熱。

        51、熱阻(thermal resistance)熱傳導、對流換熱和輻射換熱過程中由溫度差和輻射力差形成的傳熱推動力與熱流量或熱流通量的比值,是一個綜合反映阻止熱量傳遞能力的參量。

        52、受迫運動由外部機械力所引起的流體運動叫流體的受迫運動。

        53、自由運動由于流體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的運動叫流體的自由運動。

        54、層流當流體的流動速度很小時,流體各質點都與管的軸線方向平行流動,流體各部分互不干擾,這種流動狀態叫層流。

        55、紊流如果流體的流速逐漸增大,當增大到某一臨界值時,就會發現流體各部分相互摻混,甚至有旋渦出現,這種流動狀態叫紊流。

        56、管內沸騰換熱(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tubes)沸騰介質(液體)在外力(壓力差)作用下沿管道受迫運動,同時受熱沸騰,屬于流動沸騰換熱。如果管內介質不流動,除非管內徑尺寸很小、與產生的汽泡尺寸很接近這一特殊情況,一般可按池內沸騰換熱處理。

        57、膜態沸騰(fi1m boiling)在一定條件下,亞臨界壓力鍋爐的蒸發受熱面中水或汽水混合物與管壁間被一層汽膜隔開,導致傳熱系數急劇下降,管壁溫度急劇升高,甚至出現過燒的現象。膜態沸騰又稱傳熱惡化,按機理分為第一和第二兩大類。第一類傳熱惡化:發生在欠熱區和低含汽率區。熱負荷很高時,蒸發管內壁汽泡核數劇增,汽泡生成速度超過脫離速度而形成汽膜,也稱偏離核態沸騰(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DNB)。發生此類傳熱惡化時,傳熱系數急劇下降,壁溫飛升,往往出現過燒。受熱面熱負荷是引起傳熱惡化的決定性因素,判定轉入傳熱惡化的熱負荷稱臨界熱負荷。其他影響因素有質量流速、含汽率(或欠熱值)、壓力、管徑及受熱面狀態等。第二類傳熱惡化:發生在含汽率較高的環狀流動區。很薄的水膜被撕破或蒸發,管壁僅受蒸汽冷卻,也稱蒸干(dry-out),此時傳熱系數下降,壁溫飛升(均小于第一類傳熱惡化),經常伴有壁溫波動(幅度為60-125℃),導致管壁發生熱疲勞破壞。引起第二類傳熱惡化的決定性因素為含汽率。判定轉入傳熱惡化的含汽率為臨界含汽率。其他影響因素有質量流速、熱負荷、管徑及壓力等。

        58、輻射換熱(radiation heat transfer) 兩個互不接觸且溫度不相等的物體或介質之間通過電磁波進行的熱交換過程,是傳熱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輻射是以電磁波形式發射和吸收能量的傳輸過程。各種電磁波都以與光速相同的速度在空間傳播,但是不同波長或頻率的電磁波的性質是不相同的。

        59、輻射角系數(radiative ang1e factors)輻射換熱時一個表面發射的能量中能直接達到另一表面的份額,簡稱角系數,以符號Fa-b表示。下角標a—b表示輻射能將由表面a投射到表面b。它和所研究的兩個物體的幾何形狀和相對位置直接相關,是計算表面輻射換熱不可缺少的一個無因次量。

        60、輻射選擇性(selectivity of radiation)氣體通過增添或釋放貯存在分子內部的某種能量而選擇性地吸收或輻射某些特定被長范圍內的輻射能的性能.是氣體所獨具的輻射特性之一。

        61、黑度 (blackness) 物體的實際輻射力與同溫度下絕對黑體(簡稱黑體)的輻射力之比值,又稱發射率。它反映物體表面所固有的在輻射能力方面接近黑體的程度,是輻射換熱中的重要參數。

        62、紅外線檢測(infra—red inspection)采用測量紅外輻射的辦法,檢測構件表面溫度或溫度分布,以確定其運行狀態或是否存在內部缺陷的無損檢測技術。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構件表面都輻射紅外線,其功率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63、絕對黑體吸收率等于1的物體。

        64、輻射的四次方定律絕對黑體輻射力的大小與其絕對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Eo=Co(T/100)Co——絕對黑體的輻射系數

        65、水循環(boiler circulation)水及汽水混合物在爐膛水冷壁內的循環流動。給水經省煤器進入汽包后,經由下降管和聯箱分配給水冷壁,水在水冷壁內受熱產生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又回到汽包;分離蒸汽后的鍋水又經下降管和聯箱進入水冷壁繼續循環流動。水循環不暢會導致水冷壁超溫爆管,所以正常的水循環是鍋護可靠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

        66、循環流速相應于工質流量下,按管子截面計算的飽和水的速度。自然循環鍋爐的循環流速與壓力有關。

        67、質量流速流過管子單位流通截面的工質流量,單位為kg/(m2.s)。亞臨界壓力下,為避免傳熱惡化,應按熱負荷確定允許最小質量流速。

        68、循環倍率進入上升管的循環水量與其出口處蒸汽量之比。高中壓鍋爐受水冷壁積鹽限制,循環倍率必須足夠大。亞臨界壓力時應從避免膜態沸騰考慮限制最小循環倍率。循環倍率與循環系統結構、上升管受熱強度有關。在下降管與上升管截面比、結構一定條件下,熱負荷增大,開始時循環流速隨之增高,循環倍率也增大,表現出自補償能力;但到一定程度時,熱負荷再增大,則循環流速增加緩慢甚至不再增大,循環倍率不再增大,失去自補償能力,如熱負荷再增大,循環倍率反而減小,不再增大的循環倍率稱界限循環倍率。

        69、水蒸氣(steam) 由水氣化或冰升華而成的氣態物質。

        70、飽和狀態將一定量的水置于一密閉的耐壓容器中,然后將留在容器內的空氣抽盡,此時水分子就從水中逸出,經一定時間后水蒸氣就充滿整個水面上方空間。在一定溫度下此水蒸氣的壓力會自動地穩定在某一數值上,此時,脫離水面的分子和返回水面的分子數相同,即達到動平衡狀態,也就是水和水蒸氣處于飽和狀態。飽和狀態下的水和蒸汽分別稱為飽和水和飽和蒸汽。飽和蒸汽的壓力稱為飽和壓力,此狀態下的溫度稱飽和溫度。飽和壓力和飽和溫度之間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71、鋼鐵基本組織(fundamental microstructure of steel)鋼鐵中基本顯微組織類型包括奧氏體、鐵素體、珠光體、貝氏體、馬氏體和碳化物等。其中奧氏體、鐵索體和馬氏體屬固溶體(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元在液態時互相溶解,在固態時也互相溶解而成單一均勻的相,按溶入元素原子位置不同分置換式、間隙式和缺位式等三種固溶體,奧氏體、鐵素體和馬氏體均屬間隙固溶體),珠光體和貝氏體屬機械混合物(兩組元在固態時互不溶解,又不形成化合物,有各自晶格和性能的相的混合),碳化物屬化合物(以一定原子數比例相互結合,可用一簡單化學式表示的物質)。鋼中滲碳體即為鐵碳化合物。

        72、奧氏體碳或其他合金元素溶入γ鐵中形成的固溶體。為面心立方晶格,無磁性,有良好的塑性和韌性。一般鋼中奧氏體存在于高溫下。鋼淬火后有部分奧氏體殘留到室溫,稱為殘余奧氏體。合金鋼中加入擴大γ區的合金元素如Ni、Mn等,可使奧氏體能保持到室溫以下,稱奧氏體鋼。

        73、鐵素體碳或其他合金元素溶入α鐵形成的固溶體。為體心立方晶格,塑性和韌性較好。鐵素體為低、中碳鋼及低合金鋼的主要顯微組織。一般情況下,隨鐵素體量增加,鋼的塑性、韌性上升,強度下降。鋼中加入縮小γ區合金元素,如Si、Ti、Cr等,可得到高溫常溫都是鐵素體組織,稱鐵素體鋼。

        74、珠光體由鐵素體和滲碳體組成的機械混合物。通常為片層狀結構。乃奧氏體在A1溫度以下發生共析轉變的產物,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中碳鋼和低合金鋼的強度和塑性取決于珠光體的數量及片層間距,片層間距越小強度越高。隨著珠光體轉變溫度的降低可分別形成粗片狀珠光體、細片狀珠光體、索氏體、屈氏體。它們都屬于珠光體組織,只是片層間距不同。

        52、貝氏體過飽和鐵素體和滲碳體的兩相混合物,屬不平衡組織。鋼中貝氏體形態取決于轉變溫度和合金元素,有上貝氏體、下貝氏體、粒狀貝氏體和無碳貝氏體。上貝氏體羽毛狀,由平行的條狀鐵素體和分布在條間片狀或短桿狀并平行于鐵素體的滲碳體所組成。鐵素體內位錯密度高,即強度高,但韌性較差。下貝氏體過飽和鐵素體呈針片狀,針片間成一定角度分布,其內部析出許多均勻細小的碳化物。下貝氏體中過飽和的鐵素體具有高密度位錯胞亞結構,均勻分布著彌散的碳化物,所以強度高、耐磨性好。

        75、馬氏體碳的過飽和固溶體。為體心立方晶格,是過冷奧氏體非擴散性相變的產物。鋼中馬氏體形態隨碳含量而異。低碳馬氏體為條狀,平行成束地分布,在金相顯微鏡下呈板條狀。低碳馬氏體韌性相當好,強度和硬度也足夠高。高碳馬氏體力片狀馬氏體。片狀馬氏體總是互相成一定角度分布。低溫回火后馬氏體變成黑色,殘余奧氏體仍為白色。片狀馬氏體亞結構主要為精細孿晶,并且具有很高硬度。

        76、合金鋼 (alloy steel) 為改善鋼的某些性能,在碳素鋼的基礎上,加入適量合金元素的鐵碳合金。合金鋼在力學、物理、化學、耐熱及某些工藝性能等方面的性能優于碳素鋼。

        77、碳素鋼(carbon stee1)   含碳量少于1.35%并含有限量的錳、硅、磷、硫等雜質和微量殘存元素的鐵碳合金。碳含量是決定碳素鋼性能和用途的主要因素?;痣姀S中工作溫度不超過450℃的構件廣泛使用碳素鋼。碳素鋼按化學成分可分為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按鋼的品質分為普通碳素鋼、優質碳素鋼和高級優質碳素鋼;按用途分為碳素結構鋼和碳素工具鋼等。普通碳素結構鋼可分為甲類鋼、乙類鋼和丙類鋼。甲類鋼(A類)是保證力學性能的鋼;乙類鋼(B類)是保證化學成分的鋼。丙類鋼(C類)同時保證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可用于制造較重要的結構。優質碳素結構鋼;硫、磷等雜質含量較普通碳素結構鋼低。按含碳量和用途優質碳素結構鋼可分為低碳、中碳和高碳三類。碳素工具鋼;含碳量為0.65%~1.35%,經熱處理后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用于制造常溫下使用的工具、刃具和量具等。

        78、耐熱鋼(heat resistant steel)在高溫下既有足夠的高溫強度,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蝕性,又有長期組織性質穩定性的鋼的總稱。耐熱鋼主要是一些加入鉻(Cr)、硅(Si)、鋁(A1)、鉬(Mo)、釩(V)、鎢(W)、鈮(Nb)、鈦(Ti)、硼(B)及稀土(Re)等合金元素的合金鋼。高溫強度  指蠕變極限、持久強度極限、抗應力、松弛能力等的高溫強度性能。提高高溫強度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向鋼中加入諸如鉻、鉬、釩、鎢、鈮、鈦、硼及稀土等合金元素,使鋼強化??梢允嵌鄠€元素少量加入,也可是單個元素的多量加入。其高溫強度隨加入合金元素的性質和合金化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抗氧化性能  在高溫下鋼與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接觸會發生表面氧化,通常向鋼中加入諸如鉻、硅、鋁等合金元素,可使鋼的抗氧化性能提高。抗腐蝕性  特別指抵抗高溫下介質的腐蝕的能力。在鍋爐內常有含硫氣體的腐蝕。通常也是向鋼中加入諸如鉻、鋁、硅等合金元素,來提局其抗腐蝕能力。組織性質穩定性  火電廠高溫構件的使用壽命要長達30-40年,組織性質穩定性特別重要。通常向鋼中加入鉻、鉬、釩、鈮、鎢、鈦(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使鋼中碳化物在高溫下不致很快分解或聚集)和硼(晶界強化元素,可延緩蠕變過程)等合金元素,可使鋼在高溫長期使用中組織性質穩定,使珠光體球化過程減慢,防止鉬鋼石墨化(主要為Cr的作用)、減少熱脆性(主要為鉬的作用)并延緩時效過程的產生等。

        79、奧氏體耐熱鋼(austenitic heat resistant steel)在常溫下為奧氏體組織或只含少量鐵素體的奧氏體一鐵素體復相組織的耐熱鋼。其合金元素的總含量一般在50%以下。主要為鉻鎳和在鉻鎳基礎上加入鎢、鉬、銅、鈦等強化元素的鋼。另外還有鉻錳氮、鉻鎳錳及鐵鋁錳系奧氏體耐熱鋼等。奧氏體耐熱鋼具有600℃以上溫度所需的高溫強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但有價格昂貴,熱導率低,膨脹系數大,易產生應力腐蝕裂紋和壽命短等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奧氏體耐熱鋼在電廠中的廣泛使用。

        80、金屬熱處理(heat treatment of metal)利用固態金屬相變規律,采用加熱、保溫、冷卻的方法,改善并控制金屬所需組織與性能(物理、化學及力學性能等)的技術。金屬熱處理按加熱和冷卻的不同可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等。在熱處理工藝中最重要的是:工藝參數的選擇和熱處理缺陷的防止等81、退火(annealing) 將金屬構件加熱到高于或低于臨界點,保持一定時間,隨后緩慢冷卻,從而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與性能的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目的是使材料軟化,增加塑性韌性,使化學成分均勻化,去除殘余應力或得到預期的物理性能等。

        82、正火(normalizing)將鋼件加熱到上臨界點以上40-60℃或更高的溫度,保溫達到完全奧氏體化后,在空氣中冷卻的一種簡便經濟的熱處理工藝。俗稱?;?。其主要目的是細化晶粒以改善鋼的力學性能,并可作最終熱處理用。它還可用于改善組織以改善鋼的切削加工性能。

        83、淬火(hardennine:quenching)把鋼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然后以大于臨界冷卻速度冷卻,以獲得非擴散型轉變組織,如馬氏體、貝氏體和奧氏體等的一種熱處理工藝,俗稱蘸火。其目的通常是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淬火工藝包括淬火溫度的選擇、加熱時間的確定和冷卻介質的選擇三個方面。要求是既達到要求的性能,又變形小,無開裂。

        84、回火(tempering) 將淬火后的鋼,在一定溫度加熱、保溫后冷卻下來的一種熱處理工藝?;鼗鸬闹饕康模孩傧慊鸷蟠嬖阡撝械拇嘈院蛢葢?,②通過改變回火工藝參數,控制馬氏體析出與碳化物聚集的程度以調整硬度,②使淬火后不穩定的馬氏體和殘留奧氏體,轉變成尺寸較穩定的組織,③用于淬透性很好的合金鋼軟化,用空冷淬火加高溫回火工藝可獲得比退火更好的效果。

        85、腐蝕(corrosion)金屬與周圍環境發生化學、電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而引起的變質和破壞?;瘜W腐蝕是材料或設備表面和其周圍介質直接進行化學反應而使金屬遭到的破壞,它們大多發生在氣態環境中。在金屬腐蝕破壞過程中,有電流產生的稱為電化學腐蝕。

        86、全面腐蝕在材料或設備整個表面或一個大面積上與周圍介質普遍地發生化學或電化學反應的破壞。全面腐蝕雖不會明顯縮短設備使用期限,但金屬在大面積上受到腐蝕時,會產生腐蝕產物,當這些腐蝕產物帶入鍋內,沉積在管壁上.便會引起沉積物下腐蝕等的損壞。

        87、電偶腐蝕當兩種具有不同電位的金屬相互接觸(或通過導體連接)并有電解質溶液存在條件下而發生的腐蝕現象,又稱異金屬接觸腐蝕。如運行中凝汽器銅合金管與銅管板脹接處的金屬腐蝕。

        88、點腐蝕又稱孔蝕,金屬的某一部分被腐蝕成為一些小而深的點孔,腐蝕產物及介質在蝕點底部越濃縮,作用越厲害,蝕洞越探,有時甚至發生穿孔。89、縫隙腐蝕當構件具有縫隙或覆蓋沉積物表面暴露在腐蝕介質中時,在縫隙局部范圍內發生的腐蝕。如金屬鉚接處、螺栓連接處和金屬表面沉積物下面的腐蝕。

        90、晶間腐蝕金屬材料在某些腐蝕介質(如NaOH)中,晶界的溶解速度遠大于晶粒本身的溶解速度時,會產生沿晶界進行的選擇性局部腐蝕。

        91、選擇性腐蝕指合金中活性較強的組分,在電化學過程中發生的選擇性脫離。如黃銅脫鋅、青銅脫錫等。

        92、應力腐蝕受腐蝕介質與機械應力協同作用時所產生的特殊破壞。這類腐蝕可能導致裂紋的產生和發展。鍋爐設備等產生應力腐蝕的形式有:①應力腐蝕斷裂 它是應力與腐蝕介質協同作用引起的金屬斷裂破壞。②腐蝕疲勞 它是交變應力與腐蝕介質協同作用引起的材料破壞。③苛性脆化 它是鍋爐金屬一種特殊應力腐蝕形態,主要由于氫氧化鈉溶液引起金屬發生脆化。④氫脆 金屬材料中氫(焊接和酸洗等過程中所吸收)引起的材料塑性下降、開裂或損傷。

        93、磨(沖)蝕材料在腐蝕介質中腐蝕與磨損協同作用而引起的破壞。連續的磨損(沖刷)把再次形成的保護性氧化膜除掉造成再次腐蝕,形成惡性循環。磨(沖)蝕一般有:①沖擊腐蝕:金屬表面與腐蝕介質之間形成高速運動引起的金屬破壞。②空泡腐蝕:它屬于沖擊腐蝕的特殊形式。如水輪機葉片和汽輪機低壓缸末級葉片等高速轉動所形成水流空泡,空泡崩破可產生高強壓力的沖擊波而足以破壞金屬表面。③微動腐蝕:在大氣中,在微振動載荷金屬表面出現小坑或細槽現象。

        94、低溫煙氣腐蝕(low-temperature corrosion on the fire side)鍋爐在燃用高硫煤時發生在尾部低溫受熱面的酸酐凝結型沾污所造成的腐蝕現象??諝忸A熱器(特別是其冷端)是低溫煙氣腐蝕最易發生的部位,并常是腐蝕與堵灰并存,影響煙氣和空氣的流通,使阻力及排煙損失增加,鍋爐效率降低,嚴重時鍋爐的出力受到限制。

        95、高溫煙氣腐蝕(high—temperature corrosion on the fire side)通常發生在鍋爐爐膛水冷壁和過熱器受熱面煙氣側金屬管壁的腐蝕現象。一般發生在燃用高灰分、低揮發分煤種的固態排渣爐,在爐內熱負荷過分集中和呈微正壓工況下運行時,也會發生爐膛水冷壁高溫煙氣腐蝕現象。

        96、高溫蒸汽管道壽命(1ife time of steam pipings)高溫蒸汽管道從開始運行至失效時的累計運行時間?;鹆Πl電廠的高溫蒸汽管道主要指主蒸汽管道、高溫再熱蒸汽管道和導汽管等。它們是火電廠的重要高溫部件。由于布置在鍋爐和汽輪機之外,且用大口徑鋼管制造,一旦失效則會發生災難性事故,因此研究并把握高溫蒸汽管道壽命,特別是超期運行電廠的蒸汽管道壽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97、一次應力由非自限性載荷引起的應力。如受壓元件的內壓、外壓、重力、爆炸力、地震力、風力和雪載等。長時間作用的載荷(如重力、內壓、外壓、雪載等)稱為恒載荷,而短時間作用的載荷(如地震力、風力、爆炸力等)稱為瞬時載荷。

        98、二次應力由自限性載荷引起的應力。如不均勻溫度場,約束位移及過盈裝配等載荷所引起的應力。而這些應力在約束放松后會自行消失,所以它們是自限在一個系統內。二次應力對元件的破壞較一次應力要小得多。

        99、峰值應力由于元件的剛度突變或內部缺陷而導致應力分布極不均勻(即應力集中),對其局部出現的高應力稱為峰值應力。它不會導致元件的立即破壞,而是在這種高應力的反復作用下,該處會產生裂紋而導致疲勞破壞。

        100、積鹽(salt deposit)隨蒸汽攜帶的各種物質,由于溫度、壓力變化,引起其溶解度下降而析出,沉積于熱力設備蒸汽通流部分的現象。蒸汽通流部分的積鹽除蒸汽攜帶的鹽類物質外,還有過熱器、再熱器的氧化產物。蒸汽攜帶包含水滴攜帶和溶解攜帶。蒸汽參數不同,蒸汽攜帶的鹽類也不同,參數越高,積鹽的危害性越嚴重。積鹽的部位主要為過熱器和汽輪機葉片

        101、金屬脆性(brittleness of metal)金屬材料發生斷裂時僅吸收較少機械能量的特性,其特征表現為產生沒有宏觀塑性變形的破壞。金屬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脆性或韌性斷裂不僅取決于材質,而且受周圍條件(如溫度、介質)、零件的形狀和尺寸、表面狀態、受力條件及加載速度等因素的影響。金屬脆性常用沖擊值及其變化來表征。根據金屬脆性產生的條件不同,常將其分赤熱脆性、冷脆性、回火脆性、熱脆性、時效脆性等幾種。

        102、赤熱脆性金屬在800-900℃以上呈現的脆性,亦稱紅脆性。常發生在含硫較多或還原不良的鋼中、在高溫鍛打時易開裂。其主要原因是:硫以硫化鐵及硫的氧化物形式存在于鋼中,并形成低熔點的共晶體以網狀形式分布在晶界上,當加熱到800℃以上時共晶體熔化,使晶界強度減弱而脆裂。

        103、冷脆性金屬在低溫下呈現的脆性。冷脆性只產生于具有體心立方晶格(如鐵等)的金屬中,鍋爐制造用的碳鋼及低合金鋼都有冷脆現象。為避免冷脆斷裂事故,可通過沖擊試驗、落錘試驗測定出脆性轉變溫度。選材時應選用脆性轉變溫度低于工作溫度的鋼材。

        104、回火脆性某些淬火的合金鋼在一些溫度區域回火后所產生的脆化現象??煞值谝活惡偷诙惢鼗鸫嘈?。第一類回火脆性產生于250-400℃溫度范圍回火后,主要產生于合金結構鋼,并使斷裂呈晶間斷裂特征。又稱不可逆回火脆性。第二類回火脆性產生于500-550℃回火后,或從600℃以上溫度回火緩冷通過500-550℃溫度后,并主要產生在鉻鋼、錳鋼及鎳鉻鋼中。加入鉬、鎢等合金元素或回火后快冷,可有效地防止第二類回火脆性,或重新加熱到600℃以L溫度后快冷以消除第二類回火脆性。

        105、熱脆性某些鋼材長期停留在大約400-550℃區間,在冷卻至室溫后其沖擊值明顯下降的現象。差不多所有的鋼都有產生熱脆性的趨勢,但較易產生熱脆性的鋼有,低合金鉻鎳鋼、錳鋼及含銅(Cu≥0.04%) 鋼。通常認為熱脆性的發生是與鋼中晶界析出如磷、碳化物、氮化物等脆化元素有關,如火電廠中高溫螺栓在運行中產生的熱脆性。

        106、時效脆性某些鋼材冷加工變形后,在室溫或在100-300℃下經過一定時間,沖擊值下降的現象。時效脆化程度用時效敏感性表示。時效敏感性的測定方法是將預先拉伸10%的板狀試樣加熱到250℃保溫1h后空冷,測出其室溫沖擊值,再與原材料的沖擊值做比較。

        107、脆性轉變溫度(ductile britt1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溫度降低時金屬材料由韌性狀態變化為脆性狀態的溫度區域,也稱韌脆轉變溫度。在脆性轉變溫度區域以上.金屬材料處于韌性狀態,斷裂形式主要為韌性斷裂;在脆性轉變溫度區域以下,材料處于脆性狀態,斷裂形式主要為脆性斷裂。脆性轉變溫度一般要通過斷口形貌準則法測定表示:規定以斷口上纖維區與結晶區相對面積達一定比例時所對應的溫度,以FATT(fracture appearance trasition temperature)表示。

        108、金屬硬度(metal hardness)金屬相對的軟硬程度?!憬饘儆捕仍礁?,強度就越高,耐磨性就越好,而塑性和韌性就越差。硬度值的物理意義取決于實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壓入法、動力法和劃痕法三種。壓入硬度表示材料抵抗塑件變形的能力,動力硬度表示材料形變力的大小,而劃痕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磨損的能力。影響材料硬度的因素包括化學成分、組織類型、加工處理狀態及溫度等。硬度試驗簡便,不損傷試件,應用很廣。
        109、疲勞(fatigue) 材料或構件在長期交變載荷持續作用下產生裂紋,直至失效或斷裂的現象。其特點是破壞應力遠低于材料在單向拉伸下的斷裂應力,而且疲勞斷裂時不產生明顯的宏觀塑性變形,易造成災難性的事故。

        110、蠕變 (creep)金屬等固體材料在應力作用下,隨時間的延續發生緩慢塑性變形的現象。蠕變是金屬等固體材料的塑性變形現象的—種。金屬發生蠕變的溫度與其熔點Tm有關。對于火力發電機組高溫部件,如主蒸汽管道、過熱器管、汽輪機主軸、葉片等用鋼和合金,則需在高溫,即工作溫度為0.4Tm以上時才發生明顯的蠕變現象,而有些低熔點金屬,如鉛、錫等,即使在室溫下也會發生蠕變。

        111、蠕變斷裂(creep rupture)金屬材料在高溫與低載荷的長期作用下因蠕變損傷而斷裂的行為。是火力發電廠高溫部件失效主要破斷形式之一,如主蒸汽管、高溫過熱器管和高溫再熱器管等因長期超溫運行而泄漏爆破。表征金屬蠕變斷裂性能的有金屬的持久強度極限和持久塑性。

        112、應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金屬在高溫和應力作用下,維持總變形不變,隨著時間的延長,彈性變形不斷轉變為塑件變形,從而不斷使應力減小的現象。

        113、彈性模量材料在彈性變形范圍內的應力與相應的正應變之比,主要取決于材料構成及晶體結構。

        114、屈服現象對試件進行拉伸試驗,當試驗力不增加,而試件仍能繼續變形的現象

        115、屈服強度表征金屬材料對最初塑性變形的抗力。用拉伸試件發生屈服現象時的應力表示,又叫屈服點。

        116、(coal)一種含碳豐富的固體化石燃料,也是一種重要的一次能源。中國是世界上采煤、用煤最早的國家之一。據歷史記裁,在1500多年前中國已開始用煤來煉鐵,到13世紀初中國用煤已相當普遍;而歐洲則是在18世紀產業革命之后才比較廣泛地利用煤炭資源。至今,煤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動力燃料和化工原料。煤炭目前主要是作為一次能源直接燃燒而加以利用。

        117、煤的化學組成組成煤中有機物質的化學元素有碳、氫、氧、氮和硫。這些元素的含量是計算燃燒所需空氣量、燃燒產物和煤發熱量的基本數據。它又可表征煤的燃燒反應能力。

        118、煤的工業分析包括對煤的水分、揮發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測定,有時還包括硫分和發熱量等項數據的測定。(1)水分:水分在煤中以兩種狀態存在,即以物理狀態附著的游離水和以化學方式結合的結晶水。工業分析中只測定游離水,常分為全水分(又稱為收到基水分)和空氣干燥基水分(又稱為固有水分)。(2)揮發分:在一定條件下煤熱解產物的量。(3)灰分:指可燃物完全燃燒以及礦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發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復雜反應后剩余的殘渣。(4)固定碳:煤樣除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后即為固定碳。其數值為100%減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后之值。(5)硫分:煤中的硫分分為可燃硫和固定硫兩類,前者包括有機硫和大部分無機硫(礦物硫),后者則指礦物質硫酸根中的硫分,屬不可燃硫,存在于灰渣中。(6)發熱量:單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燒后所釋放的熱量,若包含煙氣中水蒸氣凝結時放出的熱量則稱為高位發熱量,反之則稱為低位發熱量。發熱量是煤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用熱量計來測定。

        119、元素分析測定煤中有機質的碳、氫、氧、氮和可燃硫等主要元素組分,以質量百分數表示,連同水分和灰分總和為100%。(1)碳:含量最高,在可燃質中可占90%以上。(2)氫:第二重要的組成元素。碳和氫是同時測定的。煤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的CO2和H2O分別用吸收劑吸收,由吸收劑增重來計算碳和氫的含量。(3)氮:在試樣中加入混合催化劑和硫酸,并加熱分解,將煤中氮轉化為氨,以測定氨量來計算氮的含量。(4)氧:直接測定操作復雜,且精度不高,一船由差減法計算,即100%與碳、氫、氮、可燃硫、水分和灰分值之差。(5)可燃硫:由全硫和固定硫之差來計算,在計算氧量時,可近似用全硫來代替可燃硫。

        120、成分分析基準煤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常隨開采、運輸、貯存及氣候條件而異,其他成分的含量也將隨之發生變化,為了便于生產和科研,通常采用四種成分分析基準:①收到基:以收到狀態的煤為基準的表示方法;②空氣干燥基:以空氣干燥狀態的煤為基準的表示方法;③干燥基:以無水狀態的煤為基準的表示方法,④干燥無灰基:以假想的干燥無灰狀態的煤為基準的表示方法。

        121、可磨系數表征煤被粉碎的難易程度,測定的依據是破碎定律,即在研磨煤粉時所消耗的能量與新產生的表面面積成正比。目前廣泛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哈德葛羅夫(Hardgrove)法與全蘇熱工研究所法。

        122、磨損指數表征煤在破碎過程中對金屬研磨部件磨蝕的強烈程度,現多使用YGP(Yancey,Geer and Price)法來測定在規范條件下煤樣對純鐵的磨損量。

        123、煤粉細度煤粉是由各種尺寸不同(一船在1—500μm)、形狀不規則的顆粒所組成,其細度一般用標準篩來測定,以篩孔尺寸為x(μm)的篩子篩后剩余量占粉樣的百分數Rx(%)來表示。

        124、密度煤的密度通常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有真密度、視密度和堆積密度之分。真密度是在20℃時,煤的質量與同溫度、同體積(不包括煤內外表面孔隙)水的質量之比;視密度為在20℃時,煤的質量與同溫度、同體積(包括煤內外表面孔隙)水的質量之比,又稱為假密度;煤粉堆積密度是煤粉在自然堆積狀態下的視密度。

        125、自由膨脹序數表征煤的粘結特性,把煤按規定方法加熱,所得焦塊與一組標準焦塊側面圖進行比較來確定的序號數。

        126、灰熔點煤灰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僅有—個熔化溫度范圍。中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以角錐法作為標準測定方法,來表示三個特征溫度:變形溫度DT,即灰錐尖開始變圓或彎曲時的溫度;軟化溫度ST,即灰錐體彎曲到錐尖觸及托板或錐體變成球形和高度不大于底長的半球時的溫度;流動溫度FT,即灰錐完全熔化或展開高度≤1.5mm薄層時的溫度,也稱為熔化溫度。有的國家用熱顯微鏡觀測柱體試樣的熔融特征來確定其特征溫度。

        127、灰粘度表征灰在高溫熔融狀態下的流動特性,通常根據牛頓摩擦定律用鉬絲扭矩式粘度計測定1750℃以下l-105Pa·s范圍內的熔體粘度。128、控制循環鍋爐(controlled  circulation boiler)指在循環回路的下降管與上升管之間設置循環泵以輔助水循環并作強制流動的鍋爐,又稱輔助循環鍋爐。它包括三種類型:①從自然循環鍋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控制循環鍋簡鍋爐(循環倍率為2.4-2.5)。②從帶汽水分離器的直流鍋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低倍率循環鍋爐(循環倍率為1.2—2)。這兩種類型的水循環原理相同,即依靠下降管與上升管間工質密度差以及串接在回路中的循環泵壓頭所提供的總推動力而建立工質循環。③高負荷下按純直流工況運行,低負荷下投入循環泵按低倍率循環運行的復合循環鍋爐。

        129、循環泵(circulating pump) 設在鍋護蒸發系統中承受高溫高壓使工質作強制流動的—種大流量、低揚程單級離心泵。泵的驅動電機與葉輪處于同一殼體內,處于高溫高壓水中電機的絕緣材料的保護及電機轉子軸承的設計是關鍵技術。

        130、鍋爐蒸發系統(boiler evaporating system)將工質加熱至產生蒸汽的受熱面及其連接管路的總合。因工質在蒸發系統中流動的主推動力來源的不同,一般分為自然循環、控制循環和直流三種基本型式。自然循環靠下降管與上升管間工質密度差來推動水循環??刂蒲h是在下降管和上升管之間串接循環泵用以輔助水循環并使工質作強制流動。直流靠給水泵揚程使工質在蒸發系統內作一次強制性流動。

        131、鍋筒(drum)水管鍋爐中用以進行汽水分離和蒸汽凈化,組成水循環回路井蓄存一定量水的筒形壓力容器,又稱汽包。主要作用為接納省煤器來水,進行汽水分離和向循環回路供水,向過熱器輸送飽和蒸汽。鍋筒中存有一定水量,具有一定的熱量及工質的儲蓄,在工況變動時可減緩汽壓變化速度,當給水與負荷短時間不協調時起一定的緩沖作用。鍋筒中裝有內部設備,以進行汽水分離、蒸汽清洗、鍋內加藥、連續排污,藉以保證蒸汽品質。

        132、上下壁溫差自然循環鍋爐運行起停過程中,由于鍋筒內汽和水對筒壁放熱的差異,起動時上半部壁溫低于下半部,停爐時則相反,一般規定上下壁溫差應<50℃?,F代大型鍋爐在鍋筒內周設置汽包夾層,使整個筒壁均與汽水混合物接觸,上下壁溫差將大為減小。

        133、內外壁溫差鍋爐起動過程中,鍋筒內工質溫度不斷升高,因而內壁溫度高于外壁,產生熱應力。通常限制鍋爐的鍋筒內工質升溫速度為1—2℃/min。

        134、鍋筒用鋼(steel for boiler drum)鍋筒一般處于370℃左右及以下的中溫及內壓狀態下工作,同時,還要受到熱應力及水和蒸汽介質的腐蝕。在制造過程中需經過卷板、焊接、熱處理等加工工序。對鍋筒用鋼除應滿足鍋爐用鋼的共性要求外,尚應具備:①足夠的常溫及中溫強度。②良好的沖擊韌性及較小的時效敏感性。③良好的塑性。④較低的缺口敏感性及較高的斷裂韌性。⑤良好的抗低周疲勞性能。目前德國的錳-鎳-鉬BHW35鋼板和美國的碳-錳SA299鋼板為亞臨界壓力鍋爐常用的鍋筒用鋼。

        135、省煤器(economizer) 利用鍋爐排煙加熱給水的受熱部件,用來降低排煙溫度,提高鍋爐效率,節約燃料耗量,故稱為省煤器。對于汽包鍋爐,給水經省煤器提高溫度后進入汽包,可減輕汽包所承受的熱應力。

        136、水冷壁(Water wall) 敷設在鍋爐爐膛四周由多根并聯管組成的蒸發受熱面。主要吸收爐膛中高溫火焰及爐煙的輻射熱量,保護爐墻,工質在其中作上升起動,受熱蒸發。分光管及膜式水冷壁兩種。

        137、鍋爐對流受熱面(boiler convective heating surface) 布置在鍋爐對流煙道中,主要以對流換熱方式接受煙氣熱量并傳遞給工質的受熱部件。主要包括對流管束、防渣管束、過熱器和再熱器的對流部分、省煤器及空氣預接器。布置在爐膛出口的半輻射式過熱器(后屏)通常也包括在內。

        138、過熱器(superheater)把飽和蒸汽加熱到額定過熱溫度的鍋爐受熱面部件。當鍋爐負荷或者其他工況改變時,應保證過熱汽溫的波動在允許范圍內。在現代電站鍋爐中,隨著蒸汽參數(溫度和壓力)的提高,過熱蒸汽的吸熱量大大增加,因此,過熱器受熱面在鍋爐總受熱面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必須布置在煙溫很高的區城內,使其工作條件極為嚴峻。過熱器的合理設計與使用直接關系到鍋爐運行的經濟件和安全性。

        139、對流過熱器布置在對流煙道中,以對流傳熱為主,一般采用蛇形管式。其傳熱效果主要取決于煙氣溫度和流速,呈現對流傳熱特性。對流過熱器由并聯的蛇形管組成,—般采用順列布置。為了達到所要求的蒸汽流速,過熱器蛇形管可以布置成單管圈或多管圈。為降低過熱汽溫偏差,常將其沿煙道寬度分成串聯的兩級或三級。

        140、半輻射過熱器布量在爐膛出口處,又稱后屏過熱器。它既吸收煙氣的對流熱,又吸收爐膛和屏間氣室的輻射熱,具有較平穩的汽溫調節特性。

        88、輻射過熱器直接吸收爐膛火焰的輻射熱,通常以壁式或大間距的前屏(又稱大屏、分隔屏)的型式布置在爐壁上或爐膛上部。

        141、再熱器(reheater)把汽輪機高壓缸的排汽重新加熱到—定溫度的鍋爐受熱部件。隨著蒸汽壓力的提高,為了減少汽輪機尾部的蒸汽濕度及進—步提高機組的熱經濟性。按傳熱特性再熱器可分為對流再熱器和輻射再熱器兩種。對流再熱器:布置在對流煙道中,以對流傳熱為主。其結構與對流過熱器相似,也是由許多并聯連接的蛇形管所組成,一般布置在煙溫稍低的區域,并采用較粗管徑。其原因是:①中壓蒸汽換熱系數較低,且再熱系統阻力對汽輪機熱耗影響較大,蒸汽速度的提高受到限制,這樣蒸汽對管壁的冷卻能力較低,易引起管壁超溫。②再熱蒸汽壓力低,比熱小,對熱偏差比較敏感。③為保證熱力系統的經濟性,通常規定系統總阻力不超過0.2-0.3MPa。輻射再熱器:布置在鍋爐前面或側面墻上,主要吸收爐膛輻射熱。它與對流再熱器組成輻射—對流再熱器系統,有利于改善再熱汽溫調節特性。

        142、噴水減溫器(spray type desuperheater)將水直接噴入過熱蒸汽中進行減溫的裝置。因噴入的水直接與蒸汽混合,故對水質要求較高。給水品質好的鍋爐,可直接用給水作為減溫水。再熱蒸汽減溫水由給水泵中間級抽取。噴水減溫器要求有較好的霧化性能,易于調節控制,結構簡單和運行可靠。為了避免噴入的水滴與管壁接觸引起熱應力而產生疲勞破壞,在減溫器內裝有保護套管,其長度應大于水滴蒸發段的長度。

        143、燃燒系統(combustion system) 為使燃料在鍋爐爐膛內充分燃燒,向鍋爐提供足夠數量的燃料和空氣、排除燃燒生成的煙氣所需的設備和煙、風、煤(煤粉)管道及其附件的組合。燃燒系統應根據燃用燃料的類型,電站鍋爐的類型和燃燒方式,合理選擇和決定設備與管道的規格、數量,充分考慮必要的裕度,使鍋爐在最經濟的情況下運行。燃燒系統一般由燃料制備、空氣系統以及煙氣凈化和排除系統三部分組成。

        144、煤粉制備系統(pulverized coal preparation system)為提高鍋爐效率和經濟性能,將原煤碾磨成細粉,然后送進鍋爐爐膛進行懸浮燃燒的設備和有關連接管道的組合,簡稱制粉系統。

        145、原煤斗(coal bunker)鍋爐房內貯存原煤的容器。為了保證鍋爐能在最大連續蒸發量下不間斷運行,鍋爐房內須設置容量足夠的原煤斗。原煤斗的貯煤量與煤質、上煤系統的運行方式有關。原煤有效貯煤量一般按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8-12h的耗煤量設計的。

        146、給煤機(coal feeder)按照負荷要求能準確調節磨煤機給煤量的機械設備。它布置在原煤斗與磨煤機之間,在直吹式制粉系統中,給煤量直接與鍋爐負荷相適應。給煤機類型多種多樣,按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有容積式和重力式兩種。
        147、磨煤機(coal pulverizer)將破碎后的原煤磨制成煤粉(煤粉細度R90=5%一60%)以供鍋爐燃燒的機械設備。煤粉磨制過程的實質是克服固體分子間的結合力,使其表面積增大,因此需要消耗能量,通常以磨煤電耗(kw.h/t)表示消耗的能量。煤在磨煤機中被磨碎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壓碎、擊碎和研碎,其中壓碎過程消耗能量最省,研碎過程消耗能量最費?,F代磨煤機除磨粉功能之外,還兼有干燥功能,利用熱風在粉碎過程中對煤加熱干燥,并在粉碎之后將煤粉帶出磨煤機。因此干燥劑同時作為煤粉輸送介質,使磨煤機實現穩定連續給料,連續干燥和研磨,連續向鍋爐燃燒系統供應質量合格的煤粉。

        148、粗粉分離器(classfier)將磨煤機送出的粗粉從氣粉混合物中分離出來,送回磨煤機繼續磨碎的裝置。分離原理有重力分離、慣性分離和離心分離,通常粗粉分離器以一種分離方式為主,兼有其它分離力式。從磨煤機出來的煤粉和干燥劑混合氣流,垂直向上經進口管進入分離器外錐,由于通道截面擴大,流速降低,部分粗煤粉因重力作用被分離出來;氣流由外錐流向葉片及由葉片流向出口管時,氣流轉向產生慣性力,起再次分離作用。氣流進入內錐通過葉片的引導產生旋轉運動,粗煤粉因離心力繼續分離出來。運行中可通過改變葉片角度,增加或降低氣流旋轉強度來調節煤粉細度。

        149、回轉式空氣預熱器(rotary air preheater)由煙氣、空氣交替地流過蓄熱元件進行熱交換,屬于再生式換熱裝置。受熱面多由排列緊密的金屬簿板組成,回轉式預熱器比管式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并便于布置。此外,冷段便于更換,防腐問題易于處理。

        150、暖風器(air heater) 提高鍋爐空氣預熱器進口空氣溫度,防止產生低溫煙氣腐蝕的設備。低溫腐蝕多發生在燃料含硫量較高的鍋爐尾部。燃燒產生的煙氣中攜帶硫分以氣體狀態流經空氣預熱器,與進口空氣進行熱交換時,煙溫降低易生成亞硫酸并附著在空氣預熱器煙氣側的金屬部件表面上形成腐蝕。為此,在送風機、一次風機進口或出口風道上,裝設用蒸汽加熱空氣的暖風器,提高進入空氣預熱器的空氣溫度,使空氣預熱器出口的煙氣溫度與入口的空氣溫度的平均值大于煙氣露點值,以避免或減少空氣預熱器低溫端換熱元件的腐蝕。

        151、送風機(forced draft fan)將空氣輸送入鍋爐爐膛以滿足燃料燃燒需要的風機。一般布置在空氣預熱器入口之前。其流程是,將吸入的冷空氣送入空氣預熱器中,加熱到設計溫度,然后一部分直接經燃燒器送入爐膛(即鍋爐二次風);另一部分進入制粉系統做為干燥劑,并起到輸送煤粉的作用,然后經燃燒器送入爐膛(即鍋爐一次風)。因此送風機的選擇,既要滿足燃燒過程所需要的空氣量,又要根據燃燒系統的配置克服所應克服的阻力。通常一臺鍋爐配置兩臺送風機。單臺運行時應能滿足鍋爐負荷70%的要求,大容量通常采用軸流式送風機。

        152、消聲器 (muffler) 安裝在氣(汽)流通過的管道或設備的出、入口,用以降低氣(汽)體動力性噪聲的裝置。按捎聲器原理劃分主要有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式消聲器、微穿孔板消聲器和小孔噴注消聲器等幾種。

        153、煙囪 (chimney)把鍋爐煙氣排入高空加以稀釋和擴散的構筑物。煙囪主要用于改善煙氣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火電廠煙囪一般為獨立式。按建筑材料可分為磚煙囪、鋼筋混凝土煙囪和鋼煙囪三類。

        154、引風機(induced draft fan)從鍋爐尾部將煙氣抽出排入煙囪的風機,又稱吸風機。為減輕煙氣中灰粒對風機的磨損,引風機多布置在除塵器之后。通常一臺鍋爐配置兩臺引風機,單臺運行時可滿足鍋爐負荷70%的要求。電站鍋爐采用的引風機有離心式和軸流式兩種。運行中磨損和積灰是主要問題,灰粒造成的不均勻磨損或積灰,不但會破壞轉子的動平衡引起振動還會影響其性能。對于軸流式引風機,因葉片與機殼間的間隙較小,葉輪轉速較高,磨損敏感性大于離心式。離心式引風機雖然對磨損適應性好些,但積灰的影響卻較軸流式嚴重。我廠采用的靜葉可調軸流風機,耐磨性能好,靜葉易于更換。

        155、燃燒設備(fuel burning equipment)把空氣、燃料以不同方式引入燃燒空間,形成連續穩定燃燒火焰的裝置。不同的燃料和燃燒方式需要不同的燃燒設備。通常燃燒設備包括爐膛和燃燒器等,是鍋爐燃燒系統的中心環節。鍋爐爐膛除應有足夠的空間以滿足燃料在爐內停留時間和布置受熱面的需要外,還應有合理形狀和尺寸以便與燃燒器布置相配合,形成爐內良好的氣流工況,以利于燃料的著火和燃盡,并達到火焰不貼壁、不沖刷爐墻、充滿度高和熱負荷均勻。

        156、鍋爐爐膛(boiler furnace)鍋爐中組織燃料燃燒的空間,也稱燃燒室,是鍋爐燃燒設備的重要組成都分。近代鍋爐的爐膛除了要把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燃燒產物的熱能外,還承擔著組織爐膛換熱的任務,因此它的結構應能保證燃料燃盡并使煙氣在爐膛出口處已被冷卻到鍋爐對流受熱面安全工作所允許的溫度。

        157、直流式煤粉燃饒器(tangential pulverized coal burner)利用直流射流的多個組合和相互作用以燃燒煤粉的裝置。是鍋爐常用的一種燃燒器。它由一組圓形、矩形或兩者兼有的噴口按一定次序相間布置所組成。一、二次風分別由不同噴口噴進爐膛,火焰在爐膛中心旋轉上升。切向燃燒的燃燒器多布置在爐膛四角。各組燃燒器的軸線與爐膛中心假想圓相切,各角上所布置的直流燃燒器一、二次風,以較高噴射速度,按假想圓切向進入爐內,形成一個大旋轉氣流。煤粉的著火除射流本身卷吸高溫煙氣外,還靠上游鄰角的火炬點火,著火穩定性好,爐內的旋轉氣流加強了煤粉與空氣的混合,利于燃盡。因此,爐膛內的煙氣流動特性與燃燒工況密切相關。在單一切圓布置基礎上又派生出一次風正切圓、二次風反切圓。為獲得較好的氣流特性,爐膛截面宜為正方或近似正方形。

        158、擺動式燃饒器調溫〔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by  tilting  burner〕調整燃燒器的傾角以改變火焰中心位置,借以改變爐膛出口煙溫來實現汽溫調節的方法?!愣嘤糜谇邢蛉紵娜济哄仩t。燃燒器上下擺動20°一30°,爐膛出口煙溫變化約110—140℃,汽溫調節幅度40一60℃。此種調溫方法,主要用于再熱汽溫的調節,但燃燒器傾角改變時對過熱汽溫亦有明顯影響。當燃燒器上下擺動時,對靠近爐膛出口的受熱面的換熱溫差影響較大,其吸熱量變化也較大,因此將再熱器布置在爐膛出口附近,可以獲得明顯的調溫效果。擺動燃燒器調溫方式調節靈敏,不需增加附加受熱面和功率消耗,是調節再熱汽溫用得較多的手段之一。

        159、低NOx煤粉燃燒器(low NOx pulverized—coal burner) 能降低和抑制NOx生成的燃燒煤粉的裝置。NOx是NO、NO2、NO3、N2O、N2O3等的總稱。電站鍋爐燃燒生成的NOx主要成份是NO(占95%)和NO2。其中有燃料中的氮生成的NO和空氣中的氮在高溫下與氧反應生成的NO。影響NOx生成量的因素有:①火焰溫度,②燃燒區的氧濃度,③燃燒產物在高溫區停留時間,④煤的性質(固定炭/揮發分)。

        160、SGR燃燒器(separate gas recirculation )是在一次風噴口上、下送入再循環煙氣,二次風噴口遠離一次風噴口,一次風附近產生還原氣氛,降低了燃燒中心的溫度,從而抑制NOx的生成

        161、PM燃燒器(pollution minimum)是將一次風分成富燃區和貧燃區兩個部分,以控制NOx生成。雙調風燃燒器的二次風分兩級以旋流方式進入爐內,能控制煤粉和空氣混合,延遲燃燒過程,降低燃燒強度和火焰最高溫度,以控制NOx的生成。

        162、點火裝置(flame ignitor) 利用電能點燃主火焰的裝置。由電點火器、點火油槍、進退裝置和升壓電源等組成。一臺鍋爐上通常設有幾個油點火裝置,每個裝置上均設自備點火器。

        163、鍋爐點火系統控制(control for boiler light—off system) 鍋爐開始起動時,從點火到主燃燒器噴出燃料燃燒過程的順序控制。鍋護點火系統用來點燃鍋爐的煤燃燒器或油燃燒器(當以油為燃料時)。點火系統由點火器、點火變壓器、點火器油閥、點火器清掃閥、調風器和火焰檢測器等部件組成。

        164、油燃燒器油通過油噴嘴霧化成油滴,噴入爐內,形成一圓錐形霧化炬(錐角稱為霧化角),并與調風器送入的空氣混合著火燃燒。霧化質量和配風合理是油良好燃燒的基本條件,配風是通過調風器來調節的,其基本要求為;①必須從根部配風;②早期混合要強烈,③有恰當的回流區,④后期混合也要強烈。

        165、鍋爐附件(boiler accaesories) 通常包括安全附件、水位監視裝置、吹灰裝置和汽水管道閥門等,是鍋爐主體設備上不可少的配帶裝置。它們與鍋爐的安全、經濟運行密切相關。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閥、壓力表、水位表、溫度測量儀表。

        166、安全閥(safty  vaIve) 進口側介質靜壓超過其起座壓力整定值時能突然起跳至全開的自動泄壓閥門,是鍋爐等壓力容器防止超壓的重要安全附件。為限制工質排放損失,當壓力恢復正?;蛏缘偷膲毫?,應能自行關閉。安全閥有杠桿重錘式、彈簧式和脈沖式等。鍋爐用安全閥的總排放能力,一般均要求等于或大于鍋爐的最大蒸發量。安全閥裝設在鍋爐鍋筒、過熱器出口和再熱器出、入口聯箱或管道上。鍋爐上各安全閥的起座壓力的整定值有所區別,動作次序有先后,其中最高起座壓力不高于工作壓力的1.1倍。

        167、安全閥校驗(safty  valve  adjustment)在鍋爐壓力達到安全閥的整定值時,調整安全閥使其能自動開啟,以排除多余介質,保證鍋爐在額定壓力下繼續運行。

        168、水位表(water level indicators)指示和監視鍋爐汽包、汽水分離器以及其他容器中水位的表計。每臺鍋爐的汽包最少裝設兩只彼此獨立的水位表。當水位表距離操作地面較遠時,則除就地水位表外,還要加裝低位水位表。就地水位表分為玻璃板水位表、玻璃管水位表、云母片水位表及雙色水位表等。它們裝在汽包上,可直接觀察汽包水位。在大型鍋爐上雙色水位表得到廣泛采用,它利用水和蒸汽對光線的折射率的不同,使光線經過楔形表體后水側和汽側出現不同的顏色。

        169、變送器(transmitter)將感受的物理量、化學量等信息按一定規律轉換成便于測量和傳輸的標準化信號的裝置。感受部分稱傳感器,因此,變送器是輸出為標準信號的傳感器。

        170、超聲波探傷(ultrasonic inspection)利用金屬材料或構件自身及其缺陷的聲特性對超聲波傳播的影響,來檢測金屬或構件內部缺陷的一種無損探傷技術。

        171、吹灰裝置(soot blower)用各種介質來清除鍋爐煙氣側受熱面上附著的灰渣等沉積物的設備。它能改善鍋爐受熱面的傳熱條件,從而提高鍋爐效率。對保證鍋爐出力和控制過熱蒸汽溫度均有重要作用。

        172、鍋爐吹灰器控制(boiler soot—blowers control) 鍋爐上均設有吹灰器,用來定期吹掃鍋爐各部分受熱面上的積灰。吹灰器通常使用低壓蒸汽吹掃受熱面。對于溫度較低的受熱面,有時也可以使用水或壓縮空氣作為吹掃介質。為了防止被爐膛內的高溫燒壞,吹灰器不工作時都是退出爐外的,吹灰時再伸入爐膛或煙道。吹灰器通常配有電動機,用來推進和退出吹灰器。
        大容量鍋爐的吹灰器控制采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可根據鍋爐具體運行經驗、燃燒煤種和鍋爐狀況編制和調整各吹灰器的操作順序和時間,并可由運行人員選擇操作方式。

        173、鍋爐膨脹中心(boiler expansion center)對大中容量懸吊式鍋爐人為地設置的膨脹零點。要求這一位置不產生任何方向的位移。無論從保證鍋爐密封還是對鍋爐進行系統應力分析都要求設置膨脹中心,以便在查明鍋爐各部分溫度分布后,就可以計算出在該狀態下鍋爐各位置的膨脹位移量。膨脹中心的位置根據鍋爐的布置型式來決定。對于懸吊式鍋爐,在上下方向上總是設在爐頂吊掛裝置的固定螺母處;左右對稱布置的鍋爐,膨脹中心一般都在對稱中心線上;膨脹中心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和鍋爐的布置形式關系很大,單煙道鍋爐多在爐膛中心線上。導向裝置是實現膨脹中心的專用限位結構。由于鍋爐為全懸吊結構且質量很大,在垂直方向上,受熱面系統和燃燒設備(固定在水冷壁上)都向下自由膨脹,在鍋爐前后和左右方向上則依靠導向裝置來引導。

        174、運行規程(operating regulations)指導運行人員正確地操作設備使之安全、經濟運行的規定。運行規程根據設備的結構、特性和制造廠的說明、要求以及安全、經濟運行積累的經驗等編寫。在火力發電廠內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必須具有完善的運行規程,其他重要輔助設備和系統以及自動控制、保護設施等,也應編制相應的運行規程。運行規程有典型規程和現場規程兩種。前者是對數量較多的同型機組由電力管理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編寫,供各電廠編制現場運行規程的參考?,F場運行規程則首先服從制造廠對設備運行維護的要求,結合運行經驗制訂,并經電廠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執行。運行規程的內容應包括設備的技術規范、起動程序和操作、正常運行調整和操作、運行異常分析和事故處理,以及停機操作和備用保養等。

        175、鍋爐經濟運行(boiler economic operation)鍋爐機組在規定負荷及參數下保持最高效率及最低輔助動力消耗的運行,或稱保持最高鍋爐凈效率的運行。鍋爐機組運行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廠運行的安全經濟性。對于現代火電機組,鍋爐效率每提高1%,將使整個發電機組效率提高約0.3%-0.4%,標準煤耗下降3—4g/(kw.h)。隨著鍋爐負荷的高低,由于爐膛內燃料的燃燒工況、溫度水平、各級受熱面的粘污與熱交換狀態以及輔助動力消耗的不同,其運行經濟性也各不相同。在整個鍋爐運行負荷范圍內,鍋爐運行凈效率最高的負荷稱之為經濟負荷。

        176、運行技術經濟指標(techno—economic indcxcs of power plant operation)反映火力發電廠運行技術經濟性能的數據。主要是與發電廠熱電轉換效率有關的全廠或整套發電機組的運行性能。這種性能一般按一定的統計期,例如一年之內,統計電廠或機組消耗的燃料總量,并按燃料熱值算出累計消耗的熱量,電廠或機組自身消耗的電量,以及同時期內電廠或機組生產的發電量和供熱量作為計算基礎。廠用電率:簡稱廠用電,指發電廠生產過程中自身所消耗的電量占發電廠發電量的百分數。發電熱率:簡稱發電熱耗,為發電1kw.h所消耗的熱量。發電熱效率:為發電量折成熱量與耗用熱量之供電熱耗率:簡稱供電熱耗,為供電1kw.h所捎耗的熱量。供電熱效率;為供電量折成熱量與耗用熱量之比。

        177、供電煤耗率(coal consumption rate ofpower sent—out;net coaL consumption rate)指火力發電廠每送出1kw.h電能所消耗的標準煤重量,常簡稱供電煤耗。一般以g/(kw.h)表示。供電煤耗率是由發電煤耗率(常簡稱發電煤耗)及廠用電率的高低決定的。

        178、發電煤耗率發電廠每生產1kw.h電能所消耗的各種燃料(煤、油、氣)量,按發熱量折合成標準煤的重量,標準煤含熱量為29.3kJ/g (7kcal/g)。

        179、鍋爐效率每公斤燃料在鍋爐中釋放的熱量被有效利用的百分率,是衡量鍋爐經濟性的最重要指標。根據熱平衡方程式,送入鍋爐的燃料的釋熱量Qr等于鍋爐的有效利用熱量加上各項熱量損失。即為Q=Ql十Q2十Q3十Q4十Q5十Q6  kJ/kg式中除Ql為有效利用熱量外,其余各項均為熱量損失。以百分率計,則鍋爐效率為η=100-(q2+q3+q4+q5+q6)%式中q2=Q2/Q×100%為排煙熱損失,依次q3、q4分別為氣體和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q5為散熱損失,q6為灰渣物理熱損失。q6通常為最大項。運行中通過鍋爐熱平衡試驗測定其效率。對電站鍋爐常用反平衡法,先測定鍋爐各項熱損失,然后求出其效率。一般大容量高參數電站鍋爐效率η>90%(按燃料低位發熱量計)。

        180、定壓運行(constant Pressure operation) 機組的一種傳統運行方式,它是保持汽輪機進汽參數不變,通過改變進汽調節汽門的個數和開度來改變進汽量,以滿足電網對調整負荷的要求。汽輪機進汽調節方式主要有節流調節和噴嘴調節兩種。節流調節的汽輪機作定壓運行時,鍋爐保持汽壓、汽溫不變,依靠改變節流調節閥開度大小來改變閥后的壓力,從而改變進入汽輪機的蒸汽流量和蒸汽可用焓降,以達到改變機組負荷的目的。節流調節的汽輪機在低負荷時,調節閥開度很小,蒸汽節流損失很大,由于調節閥后蒸汽壓力降低,進入汽輪機蒸汽可用焓降減少,使得機組運行經濟性有明顯下降。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調節汽門的節流作用,使得機組在變負荷時,各級容積流量和蒸汽溫度變化不大,因而有較好的負荷適應性。噴嘴調節的汽輪機在定壓運行時,鍋爐維持蒸汽參數不變,依靠調節汽門順序開啟或關閉,來滿足電網負荷要求,即用改變調節汽門開關數目來改變蒸汽流量和機組負荷。由于蒸汽經過全開調節汽門基本上不產生節流,只有經過未全開的調節汽門才產生節流,因此在低負荷運行時,噴嘴調節的汽輪機其調節汽門節流并不嚴重,其運行效率下降也較節流調節汽輪機為少。

        181、變壓運行(variable  pressure  operation)保持汽輪機進汽調節汽門全開或部分開啟,通過改變鍋爐出口蒸汽壓力(溫度不變)來滿足電網負荷要求的一種機組運行方式,也稱滑壓運行。變壓運行分類:根據汽輪機進汽調節汽門在負荷變動時開啟的方式不向,變壓運行又可分為純變壓運行、節流變壓運行和復合變壓運行三種形式。純變壓運行:在整個負荷變化范圍內,汽輪機進汽調節汽門全開,完全由鍋爐改變主蒸汽壓力來適應機組負荷變化。這種運行方式,存在很大的時滯,負荷適應性差.不能滿足調頻的要求。另外在低負荷時,汽門全開,進汽壓力低,機組循環效率下降較多。節流變壓運行:在正常運行條件下,汽輪機進汽調節汽門不全開,保持一定的節流。當負荷增加時,全開調節汽門,利用鍋爐的蓄能,達到快速帶負荷的目的。此后.隨著鍋爐蒸汽壓力的提高,調節汽門重新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這種運行方式解決了純變壓運行負荷調整時滯大的缺點。但由于正常運行時,調節汽門不完全打開,有一定的節流損失,也會降低機組運行的經濟性。復合變壓運行:是一種變壓運行和定壓運行組合的運行方式,對于噴嘴調節的汽輪機,在實際應用中有三種組合方式:(1)低負荷變壓運行,高負荷定壓運行。②高負荷變壓運行,低負荷定壓運行。③高負荷和低負荷定壓運行,中間負荷變壓運行。

        182、單元機組協調控制系統(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of boiler—turbine一generator unit)鍋爐和汽輪發電機組組成單元機組運行時,鍋爐和汽輪發電機組共同適應電網負荷變化的需要,又共同保持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自動控制系統。簡稱CCS。也稱為機爐整體控制方式。當負荷要求改變時,根據負荷指令和機組實際輸出功率之間的偏差,以及汽輪機前汽壓與其設定值之間的偏差,使鍋爐和汽輪機的自動控制系統協調地同時改變汽輪機的調節汽閥開度和鍋爐的燃燒率(和其他調節量),使汽輪機前汽壓的動態偏差較小而功率響應較快。

        183、鍋爐跟隨方式即汽輪機調功率、鍋爐調汽壓的控制方式。當電網負荷要求改變時,由汽輪機的自動控制系統根據負荷指令改變調節汽閥開度,以改變汽輪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此時,汽輪機前的蒸汽壓力改變,于是鍋爐的自動控制系統跟著動作,去改變鍋爐的燃燒率(和其他調節量,如給水量、噴水量等),以使汽輪機前的汽壓維持為設定值。這種控制方式的運行特點是當負荷要求改變時,功率的初始響應快而汽輪機前汽壓的動態偏差大。

        184、汽機跟隨方式即鍋爐調功率、汽輪機調汽壓的控制方式。當負荷要求改變時,由鍋爐的自動控制系統根據負荷指令去改變鍋爐的燃燒率(和其他調節量),待汽壓改變后,由汽輪機的自動控制系統去改變調節汽閥開度.以保持汽輪機前的汽壓為設定值,同時改變汽輪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汽機跟隨控制方式的運行特點是:當負荷要求改變時,汽壓的動態偏差小而功率的響應慢。

        185、自動減負荷(runback ,RB)當鍋爐、汽輪機的部分輔機故障時,使負荷指令自動地以預定的速率減少到適當水平,使機組在較低負荷下繼續運行。

        186、快速切除負荷(fast cut back,FCB)由于電氣或汽輪機方面發生故障(例如發電機與電網解列),在較短時間內使鍋爐維持能穩定運行的最低負荷(此時,汽輪發電機停機或只供廠用電),以便故障排除后能快速增負荷。在發出FCB后,協調控制系統將切換為手動控制方式,同時,汽輪機旁路控制系統和鍋爐燃燒器管理系統也要配合動作。

        187、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以微處理器及微型計算機為基礎,融匯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CRT屏幕顯示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為一體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它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即分布于生產過程各部分的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過程控制站,分別對各部分工藝流程進行控制,又通過數據通信系統與中央控制室的各監控操作站聯網,因此也稱集散控制系統(TDCS)。

        188、數據采集系統(DAS)對機組運行參數和狀態進行采集、處理的系統,并用于顯示、報警及打印報表等。

        189、輔機順序控制系統(SCS) 對機組主要輔機進行起??刂坪吐撴i保護的控制系統。

        190、鍋爐水壓試驗為檢查鍋爐受熱而的嚴密性和強度,在受熱面和本體管道安裝完畢之后,進行整體水壓試驗。試驗范圍包括從給水進口到蒸汽出口主汽門或汽輪機進口主汽門的所有汽水管道和閥門。中間再熱鍋爐還有二次汽系統。二個系統分別作水壓試驗。試驗壓力按照制造廠規定。水壓試驗使用除鹽水,為防止設備腐蝕,進水過程中還要加入適量的氨或聯胺。因用水量很大,故事先應計算出試壓范圍的水容量,準備臨時儲水容器和足夠的水。在水壓試驗時如有泄漏,需要放水后才能處理,這樣工作量太大,所以水壓試驗前先作一次氣壓預試。由于空氣的泄漏能力比水大很多倍,所以氣壓達到0.3一0.5MPa即可,待氣壓預試無泄漏后再作水壓試驗。

        191、鍋爐化學清洗(chemical cleaning of boiler)采用化學方法清除鍋爐水汽系統中的各種沉積物、金屬氧化物和其他污物,并使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的技術。它是減少鍋爐因受熱面結垢和沉積附著物所造成的腐蝕、導熱不良和對水汽的污染,保證鍋爐安全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對鍋爐的清洗一般采用酸性介質,又稱酸洗。對新建機組主要是消除受熱面管內壁在軋制過程中形成的高溫氧化皮,清除管內在加工時引入的潤滑劑以及在儲運、安裝過程中產生的銹蝕產物、焊渣、油脂、泥砂等污物。對運行鍋爐主要是清除金屬受熱面水側表面上積結的鈣鎂水垢、氧化鐵垢、銅垢、硅酸鹽垢和油垢等各類沉積物。新建鍋爐的化學清洗范圍  主要是根據鍋爐參數、結構特性和管內壁的銹蝕程度來決定。通常對過熱器出口壓力為9.8MPo及以上的汽包鍋爐,在投產前必須進行化學清洗。對于腐蝕嚴重的過熱器和再熱器,可以進行化學清洗,清洗時必須有防止立式管氣塞和腐蝕產物在彎管內沉積的措施。凝結水系統和高壓給水系統,如腐蝕輕微,可以不進行化學清洗,只采取化學除鹽水沖洗。一般包括鍋爐本體的水汽系統,其清洗周期主要是根據鍋爐運行年限和管內沉積物的附著量來確定。當超過極限值時應考慮化學清洗。鍋爐化學清洗的間隔時間還應根據鍋爐類型、工作壓力、燃料品種,沉積物厚度、成分及特性,運行中水質異常情況和大修時鍋內檢修情況作適當的調整和變更。

        192、鍋爐燃燒(combustion in boiler furnace)將制備好的燃料與空氣一起送進鍋爐爐膛,在一定的溫度和時間條件下發生劇烈氧化,發出光和熱,并生成燃燒產物的過程。鍋爐燃燒不單純是化學反應,同時還存在流動、傳熱、傳質等物理現象,并與化學反應相互影響。

        193、鍋爐燃燒調整  (adjustment of boiler combustion)  通過各種調節手段.保證送入鍋爐爐膛內的燃料及時、完全、穩定和連續地燃燒,并在滿足機組負荷需要前提下使燃燒工況最佳。鍋爐燃燒工況的優劣對鍋爐設備及整個發電廠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以及大氣環境保護都有很大影響?,F代大型燃煤發電機組,鍋爐效率每提高1%,將使電廠的發電標準煤耗下降3—4g/(kw.h)。

        194、鍋爐最低穩燃負荷(boiler minimum load for  stable  combustion;boiler turn—down  ratio) 鍋爐機組在不借助輔助燃料能夠連續穩定燃燒條件下所提供的最低蒸發量。對燃煤鍋爐來說是不投油助燃而能連續穩定燃燒的最低蒸發量(通常用額定負荷的百分數表示)。當鍋爐負荷低于最低穩燃負荷時,爐膛內火焰溫度降低,將會出現火焰不穩定甚至滅火的現象。

        195、機組聯鎖保護試驗(testing of unit interlock protection)調整和試驗聯鎖保護裝置的特性,確認聯鎖保護回路動作的正確性,使機組設備在起停過程及運行中出現運行工況不正常時,通過相應的聯鎖保護作用以保護有關設備和人身安全?;鹆Πl電廠有鍋爐主燃料跳閘(MFT)及聯鎖、汽輪機聯鎖保護、機組快速減負荷 (FCB)、甩負荷(RB)以及主要輔機的聯動等系統。聯鎖保護裝置有檢測、判斷、整定、執行等功能,通常由繼電器等硬件組成,近年也有用微機軟件組成的。

        196、機組性能試驗(unit performance test)機組性能可歸結為設計性能和實際運行性能。機組性能試驗的目的是求得機組實際運行性能,主要是運行條件下對應于各負荷點的熱效率,作為校核設計性能,以及設備驗收、定型、改進和指導運行、進行經濟調度之用。機組性能試驗包括鍋爐性能試驗和汽輪發電機組性能試驗。按照試驗項目的內容和數量,可把性能試驗分為單項性能試驗和綜合性能試驗。單項性能試驗—般是為了求得某項性能數據,進行單項性能評定,或為了解決某項性能的特殊問題而進行的。但通常的機組性能試驗那是指綜合性能試驗。

        197、滑參數起動用于單元制機組,是一種機、爐聯合起動方式,即在鍋爐蒸汽參數逐漸升高的同時,汽輪機進行沖轉、升速、帶負荷。當鍋爐蒸汽參數提升到額定值時,汽輪機也達到額定負荷。有些機組沖轉前采用盤車預熱,沖轉時可選擇較高參數,約為4.0—5.0MPa.300一350℃,故也稱中參數起動。

        198、滑參數停運多用于大型鍋爐、汽輪發電機組計劃檢修停運。它的主要特點是,在調節汽門全開情況下,鍋爐降低蒸汽壓力和溫度,汽輪機降負荷。隨著蒸汽參數和負荷降低,機組部件得到較快、較均勻的冷卻,縮短了停運后冷卻時間,可提前開工檢修。在具體操作上往往是先將機組負荷減至80%一85%額定值,鍋爐調整蒸汽參數到運行允許值下限,汽輪機開大調節汽門,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并進行一些停機準備工作和系統切換,然后再按規定的滑停曲線降溫降壓降負荷。在整個滑停的各階段中,蒸汽溫度、壓力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在高負荷時下降速度較為緩慢,在低負荷時可以快些。當滑停到較低負荷時,鍋爐熄火,同時汽輪機打閘停機,發電機解列。

        199、理論燃燒溫度(theoretical combustion temperature)燃燒過程是燃料中的可燃物質(主要是碳和氫)同氧所進行的化學反應。用理論上允許的最低空氣量使可燃物質完全變成像CO2、H2O等穩定的氧化物,叫做完全燃燒。這種在絕熱條件下完全燃燒所所達到的溫度,叫理論燃燒溫度。

        200、熱功率指爐腔燃燒燃料所能釋放出的熱量.即Q=BQr,式中B為燃料耗量,kg/s;Qr,為燃料的低位發熱量,kJ/kg。

        201、爐膛容積熱負荷qv指爐膛單位容積折算的單位時間內燃料的釋熱量(熱功率),它等于燃料發熱量與單位時間燃料消耗量的乘積除以爐腔容積所得的商。它是鍋爐設計和運行的一個重要參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燃料和煙氣在爐膛內的停留時間和出口煙氣冷卻的程度。鍋爐設計中,選取爐膛容積熱負荷須依照兩個原則:燃料燃燒(或燃盡)需要的條件和使煙氣及灰冷卻需要的條件。

        202、爐膛截面熱負荷qv按單位截面積折算的單位時間燃料釋熱量(熱功率),它等于燃料發熱量與單位時間燃料消耗量之積除以燃燒器區域的爐膛橫截面積。爐膛截面熱負荷表征燃燒器區城的溫度水平。在qv一定條件下截面熱負荷值過大,爐膛屬瘦高型,爐膛周界過小,使燃燒器區域火焰溫度水平偏高,雖有利于燃料著火,但對低灰熔點煤易引起結渣;反之,截面熱負荷過小,爐膛呈矮胖型,即使燃撓器周圍不結渣,由于爐膛高度大小,易導致爐腔出口處煙溫過高而結渣,還可能引起燃燒不穩。

        203、燃燒器區域壁面熱負荷按燃燒器區域單位表面積折算的單位時間的燃料釋熱量,它等于每小時燃料消耗量與燃料發熱值的乘積除以燃燒器區域的壁面積。燃燒器區域壁面熱負荷表征爐內燃燒器區域的溫度水平和換熱強度,它反映燃燒器在不同布置方式下火焰分散或集中的程度。在大容量鍋爐設計中作為對容積熱負荷和截面熱負荷進行補充的設計指標。對于結渣性煤種趨于采用低值,難燃煤種則宜用較高值。

        204、輻射受熱面熱負荷單位輻射受熱面積在單位時間內吸收的輻射熱,有平均熱負荷和局部熱負荷之分??紤]了爐膛各面墻之間,沿爐膛高度、寬度和深度各方面的熱負荷分布不均勻系數之后而求得的數值,即為各部位的局部熱負荷,其中,最大熱負荷可用來計算鍋爐水循環和檢驗管壁溫度工況。

        205、爐膛出口煙氣溫度系指屏式過熱器管束前或鍋爐對流排管前煙道截面上的平均煙氣溫度。爐膛出口煙氣溫度的選取是鍋爐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影響到可靠性和經濟性兩個方面。從可靠性看,須考慮避免爐膛出口對流受熱面的結渣以及高溫腐蝕,故爐膛出口煙溫不宜過高。從經濟性看,由于爐膛出口煙氣溫度決定了鍋爐輻射受熱面和對流受熱面吸熱量之比,爐膛出口煙溫提高,爐膛輻射受熱面吸熱份額減小,對流受熱面吸熱份額增大,反之則相反。由于各種受熱面的吸熱效果和制造成本個同,合理選擇爐膛出口煙氣溫度還能收到減輕鍋爐金屬總耗量和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206、熱偏差(heat deviation)并列管組中個別管圈〔偏差管〕內工質焓增與整個管組工質平均焓增之比。熱偏差越大,偏差管中工質溫度越高,其工作可靠性就越差。

        207、蒸汽凈化(steam purification)利用機械的或化學的手段,去除或減少蒸汽中攜帶的雜質(鹽類)以提高蒸汽品質的過程。通常采取的手段有:用化學方法提高給水品質,用機械原理設置汽水分離器、進行蒸汽清洗及增大排污率等等。

        208、機械攜帶蒸汽攜帶鍋水水滴的現象。當汽水混合物與蒸發面或固體表面(如汽水分離元件、鍋筒內壁等)相撞或汽泡穿出蒸發面時均可能產生水滴,其中細小者可能被上升流動的蒸汽攜帶離開鍋筒。增加蒸汽空間高度、降低蒸發面負荷、降低鍋水濃度、設置高效率的汽水分離裝置、均勻蒸汽空間負荷等均能降低機械攜帶。影響機械攜帶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蒸汽空間負荷強度,指正常水位以上單位蒸汽空間單位時間通過的蒸汽量,單位為t/(m3.h)。

        209、溶解攜帶蒸汽具有溶解某些鹽類的能力。由于蒸汽對各種鹽類的溶解能力不同,又稱選擇性攜帶。壓力愈高,蒸汽的溶解能力愈大。

        210、鍋爐排煙監測(boiler flue gas monitoring)用國家規定的測試方法測定和監視排煙中污染物質濃度的工作。通過對鍋爐排煙的監測,可以判斷其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評價煙氣凈化裝置的效果,并據此制訂改進措施。當前,排煙監測—船是以SO2、NOx和粉塵為主要對象。

        211、硫氧化物主要是SO2和少量SO3,它們對人的眼睛和肺以及植物的葉片帶來損傷。濃度高的SO2造成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死亡,使農作物減產或植被枯萎。在大氣中與霧、飄塵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硫酸煙霧,其毒性比SO2大4—20倍,危害性特大。如SO2氧化為SO3與水結合成硫酸霧,會腐蝕金屬器物,并造成酸雨。

        212、煙氣脫硫(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FGD)用吸收劑(反應劑)脫除燃料燃燒所生成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工藝。煙氣脫硫設備一般安裝在鍋爐除塵器之后。目前已開發的煙氣脫硫方法,有百種以上。但按反應物質的狀態(液態、固態)可分為干法與濕法兩大類;按反應產物的處理方式可分為拋棄法與回收法兩大類。拋棄法的主要優點是:設備較簡單,操作較容易,投資及運行費用較低。主要缺點是:廢渣需占用場地堆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當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較低,無回收價值或投資有限,大氣污染控制嚴格時,多采用拋棄法。回收法的主要優點是: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當作一種硫資源回收利用,變害為利,有些脫硫劑可再生使用;多數流程為閉路循環,避免了二次污染。主要缺點是:流程較復雜,運行操作難度較大;投資及運行費用較高。當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較高,有回收利用價值時,才考慮采用回收法。

        213、氮氧化物煙氣中含有NO、NO2、N2O。主要是NO在大氣中很快氧化成NO2,大部分NO2通過光解作用還原為NO,但NO2亦會與大氣中的OH離子反應而形成硝酸。NO2的毒性比NO大4—5倍。氮氧化物比較難溶于水,因此對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性不太明顯。但是,當人感到不舒適時,吸入量已達危險劑量。另一個危害是在光化學煙霧的形成過程中,氮氧化物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214、鍋爐受熱面吹灰(soot blowing on the  heating surface of boiler) 消除受熱面上的積灰和結渣,維持其清潔,以保證鍋護安全經濟運行的一種手段。燃料中不可燃的礦物質在爐內燃燒后成為灰渣,其中一部分沉積于下部渣斗內,大部細小的灰粒隨煙氣—起流動,可能沉積在爐膛輻射受熱面或后部對流受熱面上,并逐漸地增厚成為疏松的積灰層或較堅硬的渣層,影響受熱面的傳熱。目前還沒有任何有效的防止粘結積灰的辦法,唯一的手段是采用吹灰裝置定期地吹灰。

        215、事故處理(accident and incident management of power plant)包括各種設備及人身傷亡事故發生后的現場處理及事后的調查、分析、統計和制訂反事故對策等工作?,F場運行規程中應對各種常見事故的現象及處理方法有明確的規定。世界各個國家對事故有不同的定義,一般認為人身傷亡和因設備故障而損失電量的事件都是事故。中國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應算作事故:①人身傷亡;②設備非計劃停運或異常運行、降低出力,少送電(熱)者;③發電廠的異常運行引起了全廠有功出力或無功出力降低比電力系統調度規定的有功負荷曲線數值低5%以上,或比無功負荷曲線位低10%以上,并且持續時間超過了1h;④由于發(供)電設備、公用系統損壞造成一定經濟損失,⑤其他情況:如主要發(供)電設備異常運行已達到規程規定的故障停止運行條件,而未停止運行者;鍋爐安全閥拒動,使壓力達到額定壓力1.25倍以上者,汽輪機運行中超速達到額定轉速的1.12倍以上者;主要發(供)電設備的計劃檢修,超過了批準的期限;備用的主要發(供)電設備不能按調度規定的時間投入運行者等等。

        216、爐膛安全保護監控系統(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FSSS)保證鍋爐燃燒系統中各設備按規定的操作順序和條件安全起停、切投,并能在危急工況下,迅速切斷進入鍋爐爐膛的全部燃料,保證鍋爐安全,防止爆燃等破壞性事故發生的安全保護和順序控制裝置。主要功能有安全功能、操作控制功能和火焰檢測功能。

        217、爐膛爆炸(furnace explosion)鍋爐爐膛或煙道內燃料突然強烈燃燒或熄火,燃氣壓力驟增或驟減,超過爐墻或煙道所能承受能力而造成破裂的事故。分外爆和內爆兩種,外爆是爐膛或煙道內聚集的可燃混合物被引燃導致急劇不可控的爆炸性燃燒,燃氣體積迅速膨脹,使爐墻或煙道向外爆裂。內爆是爐膛滅火,煙氣體積隨溫度降低迅速減小,這時,如送、引風機配合不當,造成引風機抽力瞬間增大,使爐墻或煙道承受較大的負壓力而向內爆裂。爆裂危害很大,特別是外爆,不僅會造成爐膛或煙道破裂,鍋爐的鋼架彎曲或斷裂,也會使有關的受熱面管子破壞和造成人身傷亡,修復工作困難,停用時間長,直接和間接損失都很大。

        218、爐膛滅火(furnace  loss  of  fire)運行中的鍋爐因風/煤比失調,爐膛溫度低或燃料中斷,全部運行的燃燒器突然全熄火的一種事故。滅火時—般會出現爐膛負壓突然增大,一、二次風壓突然減小,汽溫、汽壓隨之降低,鍋筒水位先降低而后升高,爐膛變暗,火焰監視器發出滅火信號,滅火保護裝置MFT。判定為爐膛滅火時,應立即停止制粉系統,關閉速斷油門,停止向爐內供應燃料。嚴禁用關小風門繼續供給燃料以爆燃方式恢復著火。還應立即減負荷,解列減溫器,控制好汽溫和汽包水位。調整爐膛負壓進行爐膛吹掃(不應少于5min),在查明滅火原因并加以消除后,再重新點火,若短時間不能恢復時,則按正常停爐處理。

        219、鍋爐爆管(boiler tube explosion)鍋爐各金屬受熱面的管子在運行中損傷失效而爆漏的現象。鍋爐受熱面主要是水冷壁管、過熱器管、再熱器管和省煤器管,常合稱為四管。由于它們承受高溫、高壓,一旦泄漏即會迫使鍋爐非計劃停運,直接和間接損失都很大。因此,防止或減少爆管是火力發電廠反事故斗爭主要內容之一。

        220、燃燒器結渣(slaging in furnace)在鍋爐爐膛內進行的燃燒過程中受熱面上粘結軟化或半熔融灰粒,并生長和積累形成硬結的渣體覆蓋層的現象。燃煤爐中發生結渣的部位,通常在燃燒器布置區域和爐膛出口折焰角處,嚴重時還會在過熱器屏及其后的對流管束入口等處發生,也有時在爐膛下部冷灰斗處結渣或堆落。在爐內和燃燒器區域嚴重結渣,會影響爐內良好的空氣動力工況,使燃燒進一步惡化。局部地區堵渣或堵灰會形成煙氣走廊,導致局部受熱面嚴重磨損或過熱。由于以上種種因素,最終會導致降低負荷運行或被迫停爐。

        221、氧量煙氣中氧氣所占的體積百分含量。

        222、過量空氣系數實際供給空氣量與理論空氣量的比值。

        223、一次風率一次風率指一次風量占鍋爐總風量的百分比。

        224、低位發熱量高位發熱量減去其中生成的汽化潛熱后的發熱量,稱為低位發熱量。

        225、汽蝕當離心泵入口的最低壓力低于該溫度下的被吸液體的飽和壓力時,產生大量的汽泡,汽泡的形成、發展和破裂過程中,會對葉輪材料產生破壞作用,這種現象叫汽蝕。

        226、過熱和超溫金屬的過熱與超溫在概念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超溫是指在運行中由于種種原因,使金屬的管壁溫度超過它所允許的溫度,而過熱是因為超溫致使金屬發生不同的損壞,也就是說,超溫是過熱的原因,過熱是超溫的結果。

        227、經濟煤粉細度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排煙熱損失和制粉電耗之和最小時的煤粉細度。

        228、飛灰可燃物含量飛灰中可燃物含量占飛灰的含量。

        229、爐膛負壓爐膛內的壓力和當地大氣壓的差值。

        230、著火溫度由緩慢的氧化狀態轉變到反應能自動加速到高速燃燒狀態的瞬間過程稱為著火,著火時反應系統的溫度稱為著火溫度。揮發分越低,著火溫度越高。

        231、完全燃燒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在燃燒后全部生成的不能再進行氧化的燃燒產物。

        232、煙氣露點煙氣中的SO3與水蒸汽結合成硫酸蒸汽,當低溫煙氣進入低溫受熱面后,煙氣中的硫酸蒸汽開始凝結,硫酸蒸汽的凝結溫度稱為酸露點,酸露點比水露點要高得多,通常所說的煙氣露點,即是指酸露點。

        233、料位磨內煤的體積與減去鋼球所占容積后磨的容積之比。

        234、虛假水位由于外界負荷或燃燒工況突然變化,汽包水位會隨之突然升高或降低,而后再向相反方向變化,汽包水位升高或降低時指示的水位。

        235、蒸發受熱面吸收火焰或煙氣的熱量而產生蒸汽的受熱面。

        236、假想切圓是指四角燃燒鍋爐中,在爐膛中心和四個角的燃燒器的幾何軸線的延長線都相切的假想圓。

        237、磨煤機的臨界轉速鋼球磨煤機內鋼球和煤產生的離心力剛好與其重力相等,鋼球和煤與筒體一起旋轉時的磨煤機轉速稱為磨煤機的臨界轉速。

        238、竄軸轉動機械在運行中發生不正常的軸向位移現象叫做機械的竄軸。

        239、折焰角后墻水冷壁在爐膛上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叫折焰角。

        240、自燃溫度在沒有明火接近的條件下,燃料與空氣接觸能自動著火燃燒的最低溫度稱為自燃溫度。

        241、揮發分失去水分的煤樣,在隔絕空氣下加熱至850±20℃,使燃料中的有機物分解而析出的氣體叫揮發分。其主要成分是各種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硫化氫等可燃氣體,還有少量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氣體。

        242、強風環指爐膛某一橫截面上,風速最高的點所形成的近似圓環。


        文章來源:鍋爐人


        在線客服聯系方式二維碼

        電話

        400-8796775

        關注我們

        掃一掃,關注我們

        日本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_免费观看欧美大全毛片_日韩三级黄色片国产综合_免费人成在线播放
        <td id="3mpnl"></td><optgroup id="3mpnl"></optgroup>
            <thead id="3mpnl"></thead>

        1. <acronym id="3mpnl"></acronym>

            1. <var id="3mpnl"><sup id="3mpnl"></sup></var>
              <acronym id="3mpnl"></acronym>
              <optgroup id="3mpnl"></optgroup>
              <acronym id="3mpnl"></acronym>